品牌尊龙凯时
品牌解讀
業務品牌
黨建品牌
雇主品牌
幸福尊龙凯时
共享成就
尊龙凯时之家
幸福園地
新聞中心
集團新聞
行業動態
社會責任
可持續發展
公益活動
— 行業動態

積極有序發展氫能 營造良好產業生態——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21-2035年)》專家解讀(二)

來源:中國尊龙凯时發布時間:2022-03-24

在業界熱切期待和國內外高度關注下,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出台的靴子終於落地,這是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。《規劃》對我國氫能發展做出頂層設計和積極部署,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係的組成部分,要充分發揮氫能對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的支撐作用。同時,《規劃》也提出,我國氫能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,在關鍵核心技術、產業基礎、管理規範等方麵仍有完善空間。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,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麵。


一、氫能產業發展要堅持安全為先

近兩年全球多起氫氣爆炸事故給氫能安全管理敲響警鍾,我國近期也出現氫氣轉注用軟管泄漏導致燃爆事故。縱觀國內外近兩年氫安全事件,韓國發生在氫氣製取,美國發生在儲運,挪威發生在加氫站,中國是加氫站常用設備出了故障,基本涵蓋了氫能供應體係。產業發展初期,如果安全事故頻發,將對產業造成嚴重影響。《規劃》指出,我國要將安全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,盡快建立健全氫能安全監管製度和標準規範,強化對製、儲、運、加、用等全產業鏈重大安全風險的預防和管控,提升全過程安全管理水平。油和氣都屬於危化品,但由於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和供應的標準規範及監管製度,也就將風險關進了“製度的籠子”裏。


二、在技術自主可控前提下開展終端應用和國際合作


目前產業鏈上部分核心關鍵技術、關鍵材料和裝備製造等尚未實現自主可控,氫能儲運容器的基礎材料、加氫設備等還較大程度依賴進口,這種情況下要有序拓展終端應用市場。當前氫能技術攻關力量不夠集中,存在各自為戰的現象,應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製優勢,通過產業發展聯盟、國家級創新平台等機製,依托產業鏈龍頭企業打造攻關聯合體,全麵提升基礎研究、前沿技術和原始創新能力,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,加快國產化進程。同時,要處理好國際合作與自主創新的關係,努力實現高水平的“雙循環”,既要避免閉關鎖國“自循環”,也要防止國內市場淪為國外技術迭代的“試驗場”。


三、地方布局氫能產業要因地製宜

在氫能熱中要保持冷思考。一些地方把氫能產業作為重要的新動能培育,紛紛開展全產業鏈布局,缺乏對本地發展氫能產業比較優勢的客觀分析,呈現熱情高漲、競爭加劇之勢。目前,地方逐步出台製定氫能產業規劃、實施方案及指導意見,提出燃料電池、燃料電池汽車、加氫站等發展目標,正在積極推動本地氫能產業發展。我國資源能源稟賦多樣,對能源的選擇及經濟調控的回旋空間較大,各地區應切實從實際出發,從各自資源稟賦、產業基礎、市場承載能力及地方財力等多方麵係統謀劃,理性布局,不能跟風盲從搞政績工程。


四、以試點示範逐步帶動氫能多元應用

目前,我國氫能產業一定程度上存在“過於集中”的問題,各地布局氫能應用場景時,“一窩蜂”紮堆造車,這也是《規劃》有針對性作出部署的一個方麵。《規劃》強調,要積極發揮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,推動地方結合自身基礎條件理性布局氫能產業,實現產業健康有序和集聚發展;未來一段時期,將在供應潛力大、產業基礎實、市場空間足、商業化實踐經驗多的地區穩步開展試點示範;堅持點線結合、以點帶麵,積極拓展氫能應用場景,逐步推動氫能在交通、儲能、工業等領域實現多元應用。


五、以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實現氫能綠色發展並帶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

據行業機構測算,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,我國化石能源消費將大幅度降低,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將從目前不足16%提升至80%以上,非化石能源發電量需從目前的34%提升至90%左右。由於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成本高,業界不少人力挺化石能源製氫的大規模利用。碳達峰、碳中和背景下,《規劃》確定了可再生能源製氫是主要發展方向。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居全球第一,在“綠氫”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。隨著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推廣,用電成本有望持續下降,從而進一步降低製氫成本。氫能具有長周期、大規模儲能優勢,能夠帶動我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,推動氫能、電能、熱能係統融合一體化發展,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支撐。